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5000本金每天赢100就收 > 新闻动态 > 江西省“我和我的家乡”征文作品展|白凉粉,时光里最为清凉温柔的无声守候_阿婆_味道_母亲
江西省“我和我的家乡”征文作品展|白凉粉,时光里最为清凉温柔的无声守候_阿婆_味道_母亲
发布日期:2025-06-25 22:56 点击次数:138
本
期
导
读
从儿时巷口阿婆的凉粉摊,到母亲亲手制作的凉粉,再到离家多年后对家乡味道的怀念,一碗清凉的白凉粉不仅解暑,更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的回忆与眷恋。白凉粉朴实无华、不争不抢,它在不起眼的街角、在亲人街坊的熟稔的手中打磨,像你的故乡一样安静温柔地守候着你,用“一片冰心”般的纯粹晶莹一点点滋润心田、给你以清凉的慰藉。
想起家乡的那碗白凉粉
展开剩余81%文/彭燕飞
每个人心里,大概都有一种味道,每次回味都有那种家的味道。在我内心深处,是家乡的那碗白凉粉。
01
那种清凉
是整颗心都安静了
小时候家乡的白凉粉不是用超市的冲泡粉做的,是从木莲藤上摘下果实,取出其中芝麻粒似的细籽,倒入清水中,用布包裹起来,来回的揉搓,就会揉搓出大量的浓稠凉粉水,凉粉水静置凝固好后就是爽滑Q弹的白凉粉了。
图为凉粉果 源于网络
回忆起儿时,一到暑假,天气热得人发慌。傍晚时分,在老家遂川县泉江镇小溪村的巷子口有位推着木桶的阿婆。她慢慢地走,找个阴凉角落停下,不吆喝,也不急。桶盖一揭,里面是一整桶刚刚凝好的白凉粉,泛着一点光,看着就凉快。
阿婆从桶里舀出一勺凉粉,装进瓷碗里,浇上红糖水,加几滴灵魂调料——薄荷油,递过来的时候什么话都不用说。你接过来,坐在一旁的小木凳上,一口下去,嘴里丝丝清凉,喝完一整碗,瞬间凉爽许多。
那种清凉,不只是嘴里的,是整颗心都安静了。在遂川,这样一碗白凉粉,就是我们过夏天的方式。便宜、简单,但好吃、舒服。
我 / 和 / 我 / 的 / 家/ 乡
02
白凉粉
是夏天最温柔的日常
架不住孩子们的喜欢,也为了节省一碗五毛钱的凉粉钱,勤快的母亲每年一放暑假,就张罗着自己做凉粉。在村头的石拱桥上和老祠堂的墙上分别匍匐攀援着两棵茂盛的木莲藤,藤上挂满了绿色椭圆形的青果,青果和无花果很像。母亲告诉我们,凉粉果分两种,公果没有籽,母果才有籽。我们用竹钩小心钩下青果装满箩筐,回家后把青果切开,取出里面的凉粉籽晒干。母亲把晒干的籽分成很多份,每次取出一份为我们做一瓷盘凉粉让我们过过瘾。每次做好后分别叫我们给左邻右舍端去一碗尝尝。邻居阿婆总是说母亲手巧能干。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经常端着凉粉从东家吃到西家,有时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们挤在一张小桌边,边吃边比谁家的更凉、更香。父母亲和邻居们就坐在院内摇着蒲扇聊着家长里短。
图为凉粉果取籽过程 源于网络
我 / 和 / 我 / 的 / 家/ 乡
03
故乡是一种味道
也是一种不动声色的陪伴
2000年我离开遂川去读大学,之后就一直在外地工作。有时,也能在外地见到卖白凉粉的小摊,但总觉得不是家乡的味道。每次回家,我总会绕到城区的房地产宾馆、国光超市停车场、东路小区路口走一圈,就为了看看那些卖白凉粉的摊子还在不在。
现在她们年纪大了,不再推着桶子走街串巷了。大多坐在闹市口,支个小摊,摆几张塑料桌椅。夏天一到,总有人围坐在那里,一碗接一碗地吃,像是习惯,也像是在完成每个仲夏永不落幕的约定。
有一次回到家乡,摊上的阿婆认出了我,说到小时候的我特别馋,等不及排队,吃完后还要舔老半天碗底。我笑了,她也笑,笑着笑着,心里莫名有点心酸。
图为凉粉果加工的白凉粉 源于网络
有时候别人问我,凉粉到底好吃在哪儿?我总是愣一下,想不出个特别的理由来。它不像别的美食那样有刺激的味道,不咸、不辣,也不油香,就是一口淡淡的清凉。但那股熟悉劲儿,一入口就知道,是家乡的。
白凉粉其实从来不抢眼,不热闹,也不需要铺张。它在回家的巷子口,在菜场旁的树荫下,它就在那儿,没走过。就像一个安静不说话但一直在那儿等着你的人。你只要一坐下来,它就能让你静一静,凉一凉。
就像你的故乡——永远不说话,却一直在你心里承载着那份儿时的回忆。
我 / 和 / 我 / 的 / 家/ 乡
来源:文明江西
栏目编辑:李婕
发布于:北京市
